近來傷人事件頻傳,媒體新聞反覆播放,常引起民眾恐慌不安,而可能對精神病人避之唯恐不及。最近正逢季節交替、早晚溫差變化大,人的情緒也容易隨著天氣波動,憂鬱、躁鬱等精神疾病困擾的朋友,在季節交替之際病情容易受影響,建議有精神困擾的朋友可多出外走走、多曬曬太陽,盡量保持生活作息的規律,並建議周遭的朋友能相互關懷,即早發現,儘早接受專業治療。
50歲的老柯是某公司的工程人員,有躁鬱症病史,平時有規則返診服藥,因工作的關係有時須上夜班,作息較不規律。老柯近來生活壓力大,感到心煩,入睡困難,情緒易怒,向家人表示自己要發作了,媽媽知道後,感到憂心求助衛生局,經由衛生所公衛護理師定期追蹤關懷及衛教家人與兒子相處要注意及溝通的技巧,並陪伴提早返診與主治醫師討論病情,經由規律服藥及調整工作時段,目前整體狀況穩定。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截至目前,本市追蹤關懷之精神疾病人數共有10,212人,由37區衛生所公衛護理師定期提供關懷訪視,另衛生局及所委託的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及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共有17位社區關懷訪視員亦提供關懷訪視服務,追蹤關懷主要提供電話訪視及家庭訪視,透過訪視病人及其家屬瞭解精神狀況、病情變化、有無定期回診及按時服藥、建立病人之病識感等狀況,並提供諮詢及衛教家屬有關精神疾病的照護及給予心理上的支持。適時提醒病人規律回診及服藥,希望能降低病人再復發率及再住院率,讓病人能回歸社區維持穩定的生活。
可能我們會常聽到精神困擾者說“我沒有病,不需要治療”…,缺乏病識感是普遍拒絕治療導致病情惡化的原因,精神疾病是「腦部的疾病」、亦是一種慢性病,經由穩定就醫、規律服藥及接受精神復健活動,且有家人的關心支持與耐心溝通,保持穩定生活作息就能維持病情穩定,不需另眼相看也不該被貼上錯誤的負面標籤。許多精神疾病初期症狀大多以睡眠障礙和身體不適形式出現,倘若家中親友有精神及情緒方面的困擾,鼓勵陪伴至本市精神科(身心科)醫療院所尋求專業諮詢及協助,對精神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就較能接受長期治療的重要性,且讓患者與家屬瞭解精神病人會反覆發病,一再闖禍,大多是因為沒有穩定服藥及缺乏規律就醫的正確觀念,而家人間的相處過程應多鼓勵,少責備,配合醫師開立的藥物規律服用。
衛生福利部針對精神疾病媒體報導訂定「六要」及「四不要」,「六要」係指六項應該遵守的準則,包括:1.要與當事人或精神醫療專家密切討論、2.要慎選資訊來源,報導與事實相符的資訊。3.要刊登於內頁而非頭版。4.要兼顧客觀及平衡性之報導。5.要尊重當事人與家屬的隱私權。6.要提供精神衛生相關之服務專線、社區資源或衛生教育。「四不要」係指四項應該避免的報導方式,包括:1.不要以戲劇化或聳動化方式呈現報導內容,只聚焦當次事件報導。2.不以暗示的口吻指稱當事人罹患精神疾病。3.不用歧視性或污名化之稱呼與描述精神病人。4.不要報導容易引人斷章取義或以偏概全的細節。因此,呼籲媒體朋友們多留意。
衛生局提供32處免費心理諮商駐點服務,且為了方便服務上班族的市民朋友,亦提供晚間的諮商時段,向專業人員求助或許可以扭轉人生,適時進行心理支持,心中痛苦會因為分享而減半,藉由心理師陪伴讓受苦的心情及提供專業諮詢,衛生局上班時間撥打預約電話(06)3352982或6377232。 另外,若市民朋友們有精神疾病照護上的困擾與需求,可就近與轄區衛生所聯繫外或衛生局,上班時間可致電(06)2679751分機377-379或06-6357716分機162(或164),或上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health.tainan.gov.tw/tnhealth/心理健康科/精神衛生業務查詢相關資訊,臺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