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通

“中蒙汉学与文化交流学术论坛”暨《蒙古国汉学与文化发展报告》发布会在乌兰巴托举行

人民网乌兰巴托9月11日电(记者 霍文)为进一步加强中蒙思想文化交流与中蒙学者及专家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联合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11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国家图书馆举行“中蒙汉学与文化交流学术论坛”暨《蒙古汉学与文化发展报告》发布会。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徐宝锋在发言中提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发展,启示着我们只有双方相互尊重、共同合作,才能互通有无、互利共赢。今天中蒙学者和专家共聚一堂,象征着中蒙汉学发展和文化交流新的起始,中蒙文化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汉学家们是中蒙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让两国的人民了解彼此。

蒙古国著名汉学家其米德策耶提到,翻译是一种不同语言间转换的语言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翻译里最困难的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语言差异是文化差异的投影,一个优秀的翻译家不仅能跨越语言障碍,而且能逾越文化鸿沟。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的翻译也就是文化的翻译。两国作家、翻译家合作交流的空间很大,相信汉学家、翻译家加强合作,深化文化交流,进一步携手,一起努力,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友好往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春青提到,文化包含了一个民族核心的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分离、对抗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的趋势是文化交流,各种文化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中蒙两国近年来在各个领域的交流都有很大发展,我们有非常悠久的交流传统,今天得到了继承。但是民间的学术交流,还有待进一步加深。

蒙古国立大学副教授额格希格谈到了与中国文化译研网的合作情况,中国文化译研网与蒙古相关机构成立“中蒙互译平台”,制定蒙古汉学家培养计划,为推动蒙古汉学家、翻译家人才,以及推动中国文学作品在蒙古的翻译做出了巨大贡献。

蒙古国著名翻译家包勒德巴特尔提到,2010年到2019年间是蒙古国翻译中国文学作品迅速发展时期,对中国文学体裁引进开始注重小说、散文、戏剧等,汉学家们翻译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芙蓉镇》《妻妾成群》《边城》《生死疲劳》《狼图腾》《三体》等中长篇小说,不仅对广大蒙古读者欣赏和了解中国文学作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甚至为蒙中两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深远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蒙古国立大学、蒙古国教育大学、蒙古国人文大学的20余位学者、专家、汉学家,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蒙古光明出版社、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蒙古国立图书馆等机构代表出席论坛,就翻译人才培养及中蒙文化交流展开讨论。会议由中国文化译研网国家工程负责人、北京语言大学徐宝锋教授主持。

活动期间,中方还举行了在蒙古国家图书馆设立“中蒙建交70周年友谊书架”启动仪式,中方拟将此次参展的千余册图书捐赠给新设书架,希望这些图书成为中蒙两国友谊的桥梁及纽带。中方代表团团长王若海向蒙古国家图书馆馆长捐赠了图书。

当日,中方还举行了《蒙古汉学与文化发展报告》发布仪式。该项目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暨中国文化译研网发起,蒙古国立大学科学学院人文系亚洲研究室负责组织团队进行调研,通过对蒙古国汉学与文化发展现状,蒙古国出版发展现状调研,进行关于蒙古国汉学、文化与出版全景式分析并指出蒙古国汉学、文化出版未来发展导向,形成报告为中国学者及学术机构提供参考。此报告将成为未来蒙中两国语言教学,影视、出版合作,蒙古国对中国文化翻译发展趋势等领域的研究基础。

臉書留言

黃國超

(這個頁面共進入 3 次, 今天進入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