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通

一个兵改工老兵的埃及情怀

这是一个兵改工老兵两度参与埃及建设的感人故事。1983年9月,余树清所在基建工程兵00221部队落实中央军委号召实行了兵改工;1984年,中国建筑与埃及政府签订了6000套住宅建设项目合同,来自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一公司塘沽分公司的余树清亲身参与了这场如火如荼的建设;2018年,中国建筑成功承揽了埃及新首都CBD项目,余树清再次来到了埃及这片热土。

千里寻梦 情结难舍

“30多年过去了,当年建设的房子现在还完好吗”,是萦绕在余树清脑际的一个情结。很荣幸,也很激动,笔者于一个周末陪同余树清从埃及新首都CBD项目部驱车来到亚历山大,寻找30多年前的建设印迹。一路上,余树清深情地为我们讲述当年的建设情景:这是中国建筑在埃及承揽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亚历山大那个年代唯一的全砼结构,当时有200多名中方人员参与了项目建设,他是第二批过来的。那时候条件很艰苦,施工机械也很简单,瓦工出身的余树清经常背着150多斤重的钢模板在现场往返步行400多米,一层一层背扛到楼上组装,还没开始支设模板,身上的衣服就已经被汗水完全浸透了。可以说,6000套是余树清和队友们人搬肩扛出来的。对此,中国驻埃及大使馆还专门组织了春节现场慰问。历经2年的艰苦奋斗,余树清于1989年6月光荣回国,此后一直在国内工作。

邻里街坊翘手称赞

经过3个小时的颠簸,凭着依稀记忆,余树清带着大家来到了属于亚历山大八个区之一的El Agmi El H anuvil区,在穿越了富有年代感的条条巷子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大型成熟社区,一排排七层高的房子透露着浓郁的中国风,土黄色的外墙涂料已大部分剥落,街道里飘逸着丝丝水果和饭香,耳畔传来了阵阵悠扬的诵经声,一拨拨小孩儿在绿荫下成群嬉戏……余树清一眼辨认出这就是令他魂牵梦绕的6000套!

在小区门口遇到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名叫法塔赫,是埃及高等教育部下属社区图书馆的馆长。当法塔赫听说余树清是当年的建设者,便热情地邀请记者来到家里做客。步入客厅,余树清惊喜发现房子的使用功能依然完好,房东还精心地布置了带有阿拉伯文化色彩的摆件,给人一种温馨甜美的家居感觉。“这个社区在当地被称为中国社区,共55栋,每栋4个单元,每个单元28户,入住率100%。我是最早一批买这个房子的,房子的设计很实用,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布局”,法塔赫边讲解边带我们到各个房间参观。“房子是砼结构的,30多年了,墙体还是这么结实,比周围其它小区房子都要坚固牢靠!”,法塔赫用力地拍着墙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无独有偶,现任中建埃及新首都CBD项目P1标段项目副经理的石鹏飞的父亲是首批奔赴埃及的中建人,“八十年代的房子至今依然保持着完好的结构,这种建设水平很不容易!”石鹏飞这样评价。

大约一盏茶的工夫后,法塔赫还带着大家来到小区旁边,找到了当时的临建场地、搅拌机位置,如今这里早已是庭院座座,我们驻足在此,遥想当年热火朝天的建设情景。返回时,路经一个肉铺,57岁的店主艾哈迈德开心地向记者描述了当年他为中国项目部供给食材的情形,并不断翘起大拇指,“China, good!”。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还能认出余树清,“当年你还是一个小伙子嘞!”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让余树清百感交集,双眼渐渐湿润了。

抚昔追今 再建新功

去年12月,听说埃及新首都CBD项目顺利落地,余树清重燃了昔日的斗志,踊跃报名申请再赴埃及。如今,他是埃及新首都CBD项目P1标段的机电安全工程师兼后勤主管。即将退休的他,每天乐此不疲地奔波在现场办公区、生活区之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他独有的埃及情怀。“现在生活环境好多了,能吃上各色各样的中国蔬菜,施工技术也先进多了,我们建成了每小时300方的砼生产线!”余树清非常知足地和项目上的年轻员工聊着天。如今,余树清还学会了用微信、QQ跟家人视频,在当年,一封信可得需要两个月才能寄到家里。现年58岁的余树清,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自己在退休前能看到埃及新首都CBD项目的竣工交付。

与余树清一道兵改工的战友们,以“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历史担当,脱下军装换工装,面朝黄土背朝天,最早见证了中国建筑海外事业的发展,也最深刻见证了工程所在国的发展。

挥汗数十载,收获问耕耘。忆往昔,筚路蓝缕,亚历山大6000套住宅项目是中建在埃及的根脉,钢筋砼筑就的广厦千万间至今依然承载着埃及人民沉甸甸的信任和幸福,成为埃及人民心里最大的“幸福空间”!(通讯员为中国建筑埃及新首都CBD项目P1标段王志伟)

臉書留言

黃國超

(這個頁面共進入 3 次, 今天進入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