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从外交学院毕业后,江康的外交事业便与非洲结下不解之缘。从驻摩洛哥王国使馆开启外交生涯,到在布隆迪和多哥担任大使,他将一生的心血和力量都奉献给祖国的外交事业,见证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回忆外交生涯,江康深深感悟到,国家的和平安定对人民极其重要。
江康大使与布隆迪公共工程部长和财长一起为中方援建的姆布公路通车剪彩。(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没有了和平,一切都无从谈起
卢旺达和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以南,两国山水相连,国土面积相当,部族构成相同。可以说,这两个国家是非洲的一对“孪生兄弟”。布、卢两国山川秀丽,气候宜人。但是山青水秀也好,四季如春也罢,都没有给两国带来和平。
江康曾两度出差卢旺达,并于1991年担任驻布隆迪大使。回忆这段经历,江康对当地发生的流血冲突仍心惊胆战。
在出使布隆迪期间,江康正赶上西方国家在非洲推行“民主化”。政权的争夺造成其国内局势动荡,当时的总统恩达达耶总统在就职百日之际,在一场军事政变中惨遭杀害,引发了布隆迪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部族流血冲突。“在这次冲突中,伤亡数以万计,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江康回忆道。
布隆迪的北方邻居卢旺达,从1990年起就爆发内战。战事胶着,双方死伤无数。最终在联合国的调停之下,双方决定罢兵言和,签订和平协议。
失去和平的环境,布隆迪和卢旺达国内民不聊生,经济发展停滞,损失惨重。结束长达九年内战的布隆迪一度在联合国宣布的最不发达国家排行榜上排名第一;而卢旺达也由于内部势力分裂造成国家经济一蹶不振。“国家和平安定极其重要”,江康说,“没有了和平,山河破碎,人民遭殃,一切都无从谈起。”
江康大使视察中方援建的鲁卡拉姆农垦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乱局中伸出援手 为难民提供粮食援助
普通民众是战乱的最大受害者。由于战事频发,当地人民居无定所,食不果腹。1994年,江康与其他驻布使节随代总统视察中部一座难民营,看到成千上万骨瘦如柴的难民蜷缩在一顶顶狭小的帐篷里。“看到这幅场景,我心里十分难受。”江康回忆说,“我一直在思考还能为这些难民做些什么。对深陷苦难的老百姓来说,解决果腹问题是头等大事。”
可由于路途遥远等问题,若从国内运来食品,最快也需要小半年,并且少量的粮食援助并不能解决问题。情急之下,江康猛然想起中方正在布琼布拉近郊援建的鲁卡拉姆农垦区项目。这个项目旨在安置以往部族冲突中流离失所的胡图族难民,在当时,这里大部分土地已经开垦,只是尚未办理移交手续。为解决燃眉之急,江康同使馆相关人员商量打破尚未移交这个框框,动用大使基金向布方赠送20吨稻种,由布方分配给当地农民,在我国专家组的指导下,提前在垦区部分已开垦的土地上播种。
“此次援助是一次一举多得的实践。”江康表示,“不仅缓解了布隆迪一时的粮食危机,也使农垦区提前发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的当地农民。”
和平希望再熄灭 助驻卢人员撤离
1994年3月,江康向布隆迪外交部请求拜会布隆迪新任总统恩塔里亚米拉。可本定于4月初进行的会见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
4月6日晚,江康惊悉恩塔里亚米拉总统和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在坦桑尼亚出席地区安全会议后回国途中,乘坐的专机被火箭弹袭击,两位总统同机罹难。对于布隆迪而言,这场空难将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卢旺达来说,则引发了惨绝人寰的部族大屠杀和大规模内战。
内战烽火再起,外国侨民和驻卢使馆纷纷撤离。由于形势剧变,江康与使馆同事开始让工作人员作好接待准备,帮助驻卢人员紧急撤离。
动荡局势造成道路关卡重重,第一批撤离人员历经艰辛才抵达我驻布使馆。“我曾到驻卢使馆出差,虽然山路崎岖,从布琼布拉到基加利也只不过4个小时的车程。而这次他们竟用了9个小时,可见旅途之艰辛。”江康说。
考虑到布隆迪也处在动乱中,反政府武装袭击事件时有发生,江康向国内报告将撤离人员送回国内。在得到同意后,除少数撤离人员已先期乘班机回国或暂留布隆迪外,其余137人于4月24日晨乘包机离布回国。5月10日,另两名外交官也乘联合国援卢团的军用飞机撤至肯尼亚。至此,我驻卢人员全部成功撤离。
江康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向穆拉姆维亚医院赠送医疗物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乱世中出手相助 中布友好感人至深
在江康任职期间,中方项目组遭反政府武装袭击事件时有发生,形势十分紧张。在乱世下,中布的友好合作也从未停止。提起那段过往,江康对青海省派往穆拉姆维亚省医疗队的感人事迹印象十分深刻。
穆拉姆维亚省是部族冲突的重灾区。医疗队的队员们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救助在部族中仇杀的两族群众。“那里环境十分恶劣”,江康回忆说,“队员们在缺水断电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完成了几十例手术。”
当地民众为躲避杀戮,一度聚集在医疗队的红十字旗下,将医疗队住地视为避难所。“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坚持救援,医疗队们的感人事迹可歌可泣。”江康说,“当医疗队期满归国时,全城男女老少挥泪夹道相送,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