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治

【消防局】教師節集結防災志工共力培訓 基隆社會處偕同災害防救深耕計畫協力團隊培養社區防災小老師

「每位默默付出的防災志工,都是社區的良師益友」,基隆市政府社會處於9月28日教師節上午辦理「共力與永續社區防災教育訓練」,邀請基隆市消防局「災害防救深耕第三期計畫」團隊講師-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蘇元風助理教授,攜手30位防災志工一起針對「共力募集,社區防災資源的建立」及「災害來了的避難疏散行動指南」兩大主題,提出防救災專題的分享與交流,將「熱忱」與「專業」結合,化做未來志願服務的力量。    根據莫拉克颱風的經驗,影響家戶決定撤離的主要訊息來源有42.51%是村里長(里幹事/部落頭目)等,且進一步深入探討,不難發現多數民眾沒有撤離的經驗外,缺乏疏散撤離的意識、不能切確掌握情資及撤離時機,成為加劇災害影響擴大的隱憂,而很大程度上是源自對災害的不確定。蘇老師呼籲,認識災害、瞭解環境特性是重要的一步,透過災害潛勢圖台,如:NCDR、BigGIS等,可以更清楚知道社區內的脆弱點及想像影響的範圍和規模,便能提早因應。    「共力募集」是社區自助、互助精神的展現,然而募集的內容是否符合時實際需求需要加以檢視,避免資源浪費及適切調度,發揮最大的效益。志工夥伴可以透過「減災動資料」的評估系統,選擇以「潛勢分布」或「歷史經驗」來分析可能的疏散人數,並加以評估避難收容物資的需求,特別是易形成孤島地區,更應落實平時的物資儲備,或加強推動韌性社區、防災社區,結合社區內的組織、資源自主防災的同時,深化與在地機關、企業、商家的合作網絡,提升地方的永續發展的量能。    本次課程亦探討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等社福機構的防災與疏散避難,機構內的服務對象是災害的弱勢,更應具體擬定擬定疏散避難的計畫,包含疏散路線、垂直避難的通道暢通、異地避難的臨時據點設置、機構所在位置面臨的災害類型及疏散時機等。以淹水、坡地、土石流等災害為例,可至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查詢各類災害的雨量基準,當雨量逼近或達到警戒值,即有致災之虞應立即採取行動。    社會處與財團法人媒體識讀教育基金會(基隆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致力本市志願服務的推廣,深信「助人最樂、服務最榮」的精神,可以引導基隆市漸臻溫馨祥和之境,每年辦理數場防災志工研習活動,將對這片土地的赤誠與敦睦鄰里的精神化為具體的行動,藉由平時的聯繫、訓練,凝聚防災志工的量能,持續關注防災議題與充實基礎知能。所謂「德不孤,必有鄰」,每位志工回到社區、家庭、工作崗位,都將成為防災小老師,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成效,散播志願服務的種子,成為督促基隆成長的力量。

臉書留言

線上記者/楊佳心

(這個頁面共進入 1 次, 今天進入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