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基隆市學校師生的自救能力,並加深對地震防災的重視,基隆市教育處與消防局共同舉辦「113年緊急救護包紮競賽」。11月8日上午於七堵區百福國中體育館辦理,活動吸引本市15所國中學校、編組30隊伍,共90位國中生參與,展現了學生們的急救包紮技能與應變能力。
本次競賽邀請消防局三位救護專業教官擔任評審,分別為中山分隊小隊長蔡瑞芳、仁愛分隊小隊長楊博元、以及資深救護教官曾慶祥,並由各參與學校的護理師協同擔任裁判工作,確保比賽的專業性與公正性。
比賽共設計了為6道包紮題目,內容有「手腕與腳腕的繃帶8字形包紮法」、「頭部與手部的巾狀包紮法」、「頭部與手部的帶狀包紮法」,假想頭部、手部、腳部做為模擬受傷部位,由每校派分兩隊選手挑戰,現場抽題,考驗學生的包紮技術及臨場應變能力。
為增加現場的實戰臨場感,模擬北部發生大規模地震,造成建築物倒塌導致大量傷患發生的情境,透過廣播啟動緊急應變設置急救站,由各校參賽者至急救站各分站協助傷患包紮工作。參賽者要在有限時間,對指定的不同創傷狀況迅速急救包紮,確保傷者的生命安全。
經過一個上午的激烈角逐,由武崙國中獲得特優、百福國中及成功國中獲得優等!本次競賽不僅是一次技術比拼,更是一次全民急救教育的實踐。「急救包紮」是指在受傷或緊急情況下,使用繃帶、紗布、敷料對傷口或創傷進行臨時處理,來幫助患者止血、減少感染、穩定傷勢。若有明顯的出血,可用乾淨的紗布或敷料按壓傷口,直到出血減少或停止。
若出血較嚴重,可使用壓脈帶於四肢部位來止血。另外,包紮時不要過於緊繃,避免影響血液循環,若傷者出現休克症狀,應保持傷者平躺,抬高雙腳。急救包紮是一項基本的急救技能,了解如何正確處理傷口有助於提高生還機率,並為後續的醫療處置贏得寶貴的時間。
現場還設有心肺復甦術(CPR)體驗區,由消防局示範指導。心臟停止的患者如果沒有立即進行急救,通常會在4到6分鐘內出現不可逆的腦損傷,而CPR能夠為心臟重新恢復跳動爭取寶貴的時間。救護教官楊博元強調,掌握CPR這項技能能在緊急情況下挽救生命,即便沒有醫學背景的民眾也可以學會這些基本急救知識,在他人有生命危險的時候提供及時的幫助。